科技工作者风采
让技术在基层出彩——记鄂钢宽厚板厂技术员李永生
发布时间:2020-10-26 来源:鄂州市科学技术协会

  记者 高鸿雁

  李永生,人如其名,干练而朝气蓬勃。毕业于安徽工业大学的他,与其他青年知识分子一样,有着满腹的知识和活跃的思维。不过,他看起来更显自信和沉稳。

  参加工作仅仅8年,李永生就获得公司“先进科技工作者”、“劳动模范”等多项荣誉,取得了《提高钢板冷却均匀性的加速冷却方案》一项国家发明专利,并从一名普通的见习生成长为一名企业重点培养的对象,成为电气自动化专业方面的科技创新排头兵。这对于刚入而立之年的青年人来说,可谓凤毛麟角。

  工地有材初长成

  2007年,李永生大学毕业来到鄂钢工作,恰遇宽厚板产线筹建期,便顺利进入筹建项目,参与电气自动化方面的工作。当时,很多一同毕业的学生都不愿去钢铁行业,原因是环境极其艰苦,还要到基层倒三班,与这些学子们理想的都市生活差了很多。

  可李永生和他们想的不一样:恶劣的环境,艰苦的条件正是磨练人的心志的最佳所在。他毅然决然赶往鄂钢。产线初建期的环境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,倒第一个夜班时,面对厂房里灰色的柜体和挥之不去的机器振动声,他差点动摇。但李永生宽慰自己:既来之,则安之,学到技术最关键。

  秉承“要干就干好”的原则,上班后李永生就立即投身到项目之中,开始在工地、网络、光缆之间穿梭,常常弄得一脸一身的灰尘和油污。看到灰头土脸的他,谁都不会相信是个大学生。由于他勤奋、能吃苦,手脚勤快,谦虚好学,来自武钢的调试人员和同事们都喜欢这个机灵的小伙子,手把手地教他学习网络布控规范。

  李永生把这当作自己从书本走向实践极为珍贵的机会。他结合电气自动化系统实际工作,把规范里的东西一字一句琢磨,不懂就问,要求自己彻底学懂学会。白天看别人做过的网络联接,到了晚上他还要抽时间再练习。就是凭着这股好学勤学的劲头,他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了电气自动化方面所需要的基础知识。

  “一年多的筹建工作对我的帮助很大。实践证明,做电气自动化项目,尤其是做技术方案,不懂网络布控规范,就不知道哪项工作采用什么工艺,怎么转换工序,更谈不上从源头上控制了。”李永生回忆起当年的筹建工作仍有很多感触。

  正是因为勤学、勤劳、勤奋,在宽厚板产线电气自动化系统筹建工作中,李永生得到了飞速的进步。2010年他被提拔为电气车间副主任,2012年调动热轧车间担任副作业长, 2014年底开始负责整个宽厚板厂电气自动化方面的技术工作。

  爱岗敬业尽职责

  扎稳了马步,并不代表就是武林高手,充其量只能说是具备了一定根基而已。虽然从项目筹建工作中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,但李永生要面对还有很多。驯服这条号称国内一流的“洋”设备,就是其中的一种。

  为了较好地控制轧机,李永生自费购买了轧机TDC学习资料,自学目前公认最难的控制理论,自建TDC实验平台。那段时间,他不分白天黑夜,只要有空就潜心钻研,遇到不懂的地方,就厚着脸皮向武钢的技术人员请教,直到弄懂弄通为止。自己学会了他还要带着同事们一起学,将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职工。只要职工有需要,只要现场有故障,他就会搭起讲台,对问题的原因、过程、结果以及防范措施逐一讲解。有时个把小时他会对同样一个问题问现场技术人员好几遍,大家都感觉他很啰嗦,但之外对他的认真负责又由衷地敬佩。

  不管做什么事,要做就做好,要么就不做。跟李永生共事的人都感觉他对自己要求非常苛刻。一次产线检修时,李永生发现施工队偷懒,对模板支撑不够,强令施工队改正。旁边的同事说:差一点支撑又不会影响施工,你何必那么认真呢。李永生的回答很干脆:“作为一名技术人员,技术生命不能有任何污点。仅仅因为自己大意或宽松而造成质量事故,留下遗憾更不应该。”

  2014年3月27日,轧机转钢辊道电机频繁损坏,更换后运行几个小时又发生电机被击穿的故障,该电机属于高防护等级、耐受冲击负荷的设备,每台维修费用高达7万元。为了查出故障,李永生带领几个关键技术人员守在现场2天3夜,累了就在趴在桌子上打个盹,现场稍有响动,他一个激灵就醒来,立即投入到工作中。有同事看不过眼,就劝他说:没有人要求你非得啃下这块硬骨头,何必这么拼命呢?李永生说:这点苦算不了什么,为了不影响产线生产,我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。领导听后会心地笑了。果然,经过细致的分析排查和严密测试后,他们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,通过紧急处理,避免了电机损坏事故的继续发生。

  科技创新果满园

  作为技术管理人员,李永生始终把科技创新和降耗增效作为自己工作的一条主线。在他的带领下,科技之花他的团队频频绽放,结出了累累硕果。

  2011年以来,李永生先后组织或参与了技术改进和攻关项目46项,其中车间级22项,厂级19项,公司级5项,共有12个项目获奖。他作为第一发明人的《提高钢板冷却均匀性的加速冷却方案》获得国家专利,运用此方案,快冷后钢板的纵向温差由原来的100℃降低至目前30℃以内,为薄规格TMCP工艺品种(已成功应用于14.2mm薄规格管线钢及工程机械钢等)成功运用提供了技术保障。

  作为创新工作室的骨干成员,李永生每年都积极提出并组织或参与许多攻关项目,以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,2014年他提出并主要参与的《钢板头尾厚度和板型控制》攻关项目,使长期制约我厂成材率的头尾厚度偏差从原来的0.4mm以上降低约0.21mm,取得显著效果。

  李永生带头身体力行,使得他负责的区域电气设备故障误时连续多年完成了厂下达的指标:2014年故障误时指标计划 330 分钟/月,实际只有163 分钟/月,比计划减少167分钟/月,同比去年降低63分钟/月。宽厚板自2008年投产以来,电气设备也一直保持高效率、低故障、低消耗的状态下运行;故障误时、备件消耗等关键指标也一直保持在全国同类型企业先进水平;并实现了人身、设备等各类事故为零的目标。2014年,他主要参与完成的《提高厚度≤35mm钢板板形合格率及厚度控制稳定性》攻关项目,年创效42.6万元。

  “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”,李永生始终默默地为企业贡献着他的聪明才智,身上闪耀着刻苦钻研、锐意进取、开拓创新、勇攀高峰的时代精神,并且把这种精神传递给他的团队,和他们一起时刻准备着倾洒汗水,一步一个脚印去迎接新的挑战。

 

科普鄂州
科普湖北
科普中国
返回顶部